2014年9月7日 星期日

【攝影】2012小回顧-3

今天總算有股衝動把這個專欄給完成,但像是東京遊記、新兵日記甚至台大周邊美食等等專欄,我看應該沒有機會完成了吧,這也是本網誌人氣如此低迷的原因之一吧,哈。

2012小回顧-1

2012小回顧-2

2012/08/12 電影《建習生》的第二次拍攝。
當初拿到這麼多昂貴的器材,內心的悸動和對電影的想像,我到現在都還是印象深刻

2012/08/18 這年暑假除了拍電影,除此之外就是瘋狂地騎單車。
北橫路上的一景,美不勝收,照片無法述說美景的十分之一。

2012/08/18 以純粹攝影的角度來說不是一張好照片,但對我來說意義非凡。
在台七線約莫60公里處,大家斷水斷糧,用意志力和山坡搏鬥的時刻。

2012/08/22 同一個暑假也愛上了縮時攝影。
颱風前夕,到現在已經無法進入的生科館頂樓,剛好遇到另外一位攝影大叔在拍縮時,我們小聊了一下。

2012/08/26 每年暑假都會去的高雄。
莉莉爸開車載我們去觀音山附近,不知怎的,我總覺得這裡的水果攤充滿了生命力。

2012/08/26 高雄觀音山附近的香腸攤

2012/09/02 宜蘭附近的冰店
還記得為了拍這張照片我喬了好久才滿意。(雖然現在看起來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XD)

2012/09/03
宜蘭行有個景點是雙溪,但幾個男生在那裡實在找不到甚麼樂子,所以突發奇想決定租單車騎到平溪。
才經過北橫考驗的我,這點上坡不上什麼,但對濟維和建凱可能就不是如此了。
我很喜歡他們這種既痛苦又開心的表情,只有車友才懂。

2012/09/05 洲美橋
一樣是用騎單車開始一天,騎經洲美橋下,洲美橋好像一隻大怪獸吞噬了陽光。

2012/09/05 大稻埕
不知道大家對這張照片感覺如何,我個人是很喜歡,天空的雲朵和船相得益彰。

2012/09/05 大稻埕
當天從關渡騎到石碇,回程經過大稻埕,正好拍了夕陽的縮時攝影。

2012/09/08 石門山
一樣騎單車,在完全沒看地圖的狀態下騎到石門山,我現在還是覺得很瘋狂。
學弟妹宿營的晚會,有營火氣氛相當不一樣,在火焰前跳舞,沒有酒精也能感覺到微醺。

2012/10/03 生科館頂樓
總圖的魔幻時刻,就是夕陽將歿之時。這是我做過最成功的一張HDR

2012/10/24 象山
在象山拍101是許多攝影人的共同經驗,也是到了那裡,才知道自己的設備多麼簡陋。
我只能告訴自己沒關係,我還有lightroom和HDR...

2012/10/26 總圖
總圖的魔幻時刻之二,正中午。
很多人問我這張有沒有修圖,答案是沒有,正中午的總圖就長這樣,只是我們常常讀書昏了頭沒在意而已。

2012/10/26 醉月湖
沒有錢玩紅外線攝影,只能用後製的做做看。

2012/10/27 光明國小運動會
很高興當初自己帶了相機來參加運動會,為小表妹們的成長留下小小的紀錄。

2012/10/27 光明國小運動會
兩年前的表妹,時間過得好快。

2012/10/27 光明國小運動會
很喜歡這張照片捕捉的瞬間。

2014年9月6日 星期六

【閒聊】首映會



現在回想起來,想要拍微電影這個想法真的很單純,本來只是希望駝鈴的大家可以在暑假聚一聚,各自發揮才能完成一件事情,但沒想到大家還是跟高中時代一樣,要做就把事情做到最好。

也因為這種完美主義,才會有今天的首映會。我本來是不想要辦首映會的,因為我沒有那個勇氣去面對自己青澀的作品,深怕大家會不喜歡,但34屆的大家都躍躍欲試,而且似乎只有首映會,可以為這個號稱籌備兩年的微電影劃下一個句點。

也因為完美主義,我們想把影片做大。最初的構想是為了實施12年國教前的建中留下一點回憶,而大家為此丟入了好多好多元素和點子,我們整整在新生南路的肯德基待了一個月才把劇本討論出來,也拍了一個月才將主要架構完成,更是花了兩年後製以及填補2012年暑假留下的漏洞,最後的成果將近三十分鐘的片長也是始料未及的。

而經過兩年的沉澱,我昨天重新看這個影片,有一些感想:用D90拍攝從一開始就是個錯誤,它是第一代有錄影功能的單眼,拍起來的品質用現在的標準簡直慘不忍睹、錄音品質當初也太過於輕視,這也是我們後製兩年的主因之一、此外,當初拍影片的一些觀點,現在看起來都像是長不大的屁孩拍的...

然而現在的我已經了解,該放下完美主義了,這部影片要追求的從來不是完美,而是大家一起曾經努力過的結果,這也是我拍影片、當導演最大的收穫。今天來了很多朋友,其中有很多不是建中的校友,我想跟各位說,當初我們為「實施12年國教前的建中留下一點回憶」這樣的構想,好像有點太不切實際了(而且太幼稚、太自我中心),我只希望今天看電影的大家,能夠因此回想起(哪怕只有一點點)高中的回憶而感動,這樣我就心滿意足了。






【閒聊】好吃

這次去高雄探索了許多令人感動的小吃店:天池冬瓜茶、南豐滷肉飯、郭家肉燥飯、苓雅市場嘉義火雞肉飯、窗口吐司、老江紅茶牛奶、北港三代蔡家筒仔米糕......,每一口道地的美味,都是對於幸福的重新定義。我常常品嘗小吃、探索小吃、推薦大家小吃,因為「小吃文化」是台灣最珍貴的財產,我相信藉由小吃,我們能更貼近生活、更了解自己的土地。



圖片來源 http://tinyurl.com/qfpjk7q

















.


位於鹽埕埔的新樂街隱藏了許多美味老店,而天池冬瓜茶是這次高雄之旅讓我最驚豔的一站。還沒走到店門口,濃郁的冬瓜香即撲鼻而來,預告了這家茶店的與眾不同。第一次光顧當然是點招牌冬瓜茶,在等待的同時順便觀察一下門口大鍋,爐火正細煮著冬瓜,香味伴隨熱氣蒸騰而上。

我見識短薄,這樣的作法是第一次看到,我瞪大眼睛看了一會,本來在竹椅上休息的男老闆觀察於此朝我走了過來。他在向我講解古早味冬瓜茶的做法的同時,眼睛裡難掩興奮之情,不難看出老闆對於自己茶葉的自信。老闆說自己做茶做了二十幾年,除了冬瓜茶之外,烏龍茶也是很好喝(甚至還請我喝了一杯)。 笑容、閒聊、真誠以待,這就是我最愛的小吃店的人情味。

喝下天池冬瓜茶的第一口,即使過了好多天,那滋味那心情我到現在還是無法忘記。我的心情首先是感動,冬瓜茶呈現了天然食材的原味,甜味隨次於口中蔓延,建議小口慢喝,品嘗它的層次多變;接著感到憤怒,憤怒於我從小到大喝的冬瓜茶,都是欺騙我味覺的騙子,這些騙子在真材實料的考驗下,瞬間無所遁形。






在逛駁二藝術特區的時候,買了這本《好吃》雜誌,我得說這是我目前最愛的一本雜誌 (希望近期能夠把前15期收集完畢)。《好吃》雜誌不管是編排、內容、攝影、印刷都相當有水準,而其中的專訪,讓我們看見職人對於食材的堅持與努力,還沒有幸品嘗到料理,就已經為故事給感動不已了。

以前看日本節目《料理東西軍》,最喜歡的段落就是「特選素材」的介紹,裡面日本人的敬業精神令人欽佩,而在《好吃》雜誌裡,我看到的是同樣的敬業精神。外國的月亮沒有比較圓,日本的達人的確厲害,但台灣也有許多為料理、為食材付出大半輩子心血的人物故事,只是我們沒有去認真發掘罷了。

本期我非常喜愛「春一枝」冰棒的故事和經營理念,在此分享官網的介紹給大家,希望各位有空也能去買他們的冰棒,支持台灣在地的冰和水果:

春一枝商行,2008年成立在花東縱谷裡生活步調緩慢,令人備感輕鬆愜意的夢土─台東鹿野高台,是為了解決台東鹿野農民的經濟與就業問題,而成立的一個友善交易品牌。

春一枝的創辦人李銘煌出生台北。喜歡旅行的他,造訪台東時,深受鹿野高台山明水秀與純樸吸引,而決定落腳常住。常駐美景,也驚覺當地農民的處境。
鹿野農民在豐饒的土地上生產出許多的水果,有時生產過量,被不平等的低價收購,抑或過熟無法進入市場,只能棄置,造成水果耕作的血本無歸。為了試著解決農民的經濟與就業問題,於是成立不以營利為主要目標的" 春一枝商行"。

春一枝的每根冰棒都是來自土地的嚴選新鮮水果,純正手感,以友善交易固定利潤的模式,向農民收購正熟而無法進入經濟市場的季節性水果,將新鮮正熟的水果用純手工製作成冰棒,大量使用人工,提供就業機會,把冰棒的生產根留台東,將台灣的水果以冰品的形式保留原味精神,帶入消費市場。 

所以當您購買春一枝商行的冰棒,不但吃進的是對身體健康的祝福,也是購買了一份送給農民的希望。









最近地溝油事件鬧的滿城風雨,更顯得這些用誠信經營食物的店家的高貴不凡。我把在高雄吃到的美味小吃,還有在《好吃》雜誌看到的感動和爸爸分享。從前做了兩年飲料店,現在在賣小籠湯包的爸爸感慨的告訴我這幾年做食物的感想。

以前爸爸做飲料店,堅持原料都是要用天然而且最好的,成本是一般的四到五倍,且耗費人工,爸爸的手指頭甚至做出病來,然而,這樣的努力,台北人沒有那個品味去了解,甚至有人曾經指控爸爸的飲料不純,氣得他啞口無言。最後飲料店一年虧了一百多萬,店收了起來。或許台北人都被化學飲料給蒙蔽了吧?

改作小籠湯包以後,爸爸依然堅持用五倍的成本,買最好的油做湯包,配上最好的醬油。「不為什麼,只求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。」「附近的店家都是用最便宜的油和醬油,每次我都在想,這樣他們過意的去嗎?」爸爸的語氣,堅定中也帶了點無奈。

雖然我們家一點都不有錢,爸爸做湯包生意常常入不敷出,但我相當為他感到驕傲,我們家賺來的錢是以誠信做基礎,我也引以為榮。

台灣人常常看重「價格」多於「價值」,在貪小便宜,討價還價成習慣的情況下,劣幣逐良幣,商人也必須想辦法減少成本,間接成為食安事件頻傳的遠因。相對於《好吃》雜誌裡介紹的好店家、相對於我爸,他們的誠實與堅持卻鮮少人得以看見,這樣的結果真是令人不勝唏噓。



但在感嘆的同時,爸爸也告訴我一個令他高興很久的故事:「有一個也是在做食品的顧客,看到我用這麼好的醬油,就告訴我,他相信這個湯包肯定是真材實料,從此他也變成常客。」
我相信,真摯的料理還是能夠被看見的,只是需要時間和用心尋找。希望台灣人能夠看見「價格」背後的「價值」,用心體會台灣的飲食,因為那是最值得我們驕傲的文化。我們經不起這麼多食安風波和黑心食品的打擊了。